轉載自:明報週刊

撰文:周富美

 

引言╱台灣紀錄片的「教父級」導演吳乙峰,沉寂10年後甫於去年底端出新作《秋香》;得獎連連的新銳導演沈可尚,在1月3日推出令人屏息以待卻引發諸多爭議的《築巢人》,這兩部耗時3年、記錄弱勢疾病患者的影片先後登上院線,呈現出紀錄片工作者世代對話與思考交鋒的亮眼火花。

 

《秋香》:破繭而出的愛

吳乙峰在10年前推出記錄921地震的紀錄片《生命》,出乎意料地獲得熱烈迴響,卻在聲望趨於巔峰時因個人情感因素迅速隱退,從高峰到低谷的轉變,讓他有 時間安靜下來省視內在的感情世界。2010年在牧師周雅芳邀請之下,吳乙峰終於破繭而出,遠赴馬來西亞拍攝罹患小兒麻痺的台灣宣教士沈秋香,與先生遠赴海 外創立社福機構傳教的過程。

影評人林木材指出,吳乙峰拍攝《秋香》的操作方式承襲以往風格,在基督教的信仰前提之下,傳達出犧牲奉獻的傳教士精神,除了如此宏偉的大愛之外,善於觀察 的吳乙峰也捕捉到片中人物細膩的情感互動,令人印象深刻的是,其中有一幕是骨瘦如柴的重度身障者Danny,在一旁聽著身心健全的太太聖桃談論起兩人如何 交往的過程時,觀眾可以看到Danny的反應,也體會到一位重度肢體障礙者被接受的喜悅,讓觀眾很自然的感受到受訪者平淡的幸福。

林木材表示從《月亮的小孩》到《生命》,吳乙峰很擅長拍攝疾病弱勢者及經歷某種傷痛的族群,他在《秋香》裡比較節制地把自己抽離出來,沒有表達明顯的創作 企圖,而是保留一貫的紀錄風格,追逐台灣宣教士沈秋香遠赴異鄉傳愛的足跡,雖然《秋香》看似平淡,但這部不煽情的片子,卻讓人感受到一種自然、平實的溫暖。

上帝拍的紀錄片

「我從來不知道,原來上帝才是拍紀錄片的。」強調自己只是《秋香》「作者」的吳乙峰說,這部片的「導演」是上帝,他在2007年受洗成為基督徒後,因緣際 會地被邀請到馬來西亞拍攝宣教士的影片,原本以為自己是個擅長收集別人悲傷的高手,沒想到開始拍攝《秋香》之後,反而被這一群在飄洋過海至異鄉宣教傳愛的重度身障受訪者打動了。

看到罹患小兒麻痺的沈秋香,親自開車接送比她還要不方便的重度肢障者時,吳乙峰的悲傷突然啞了,他放下自己的驕傲,讓思緒和雙眼回到安靜觀察記錄的位置,反而捕捉到許多無法事先預料,而是「上帝早就安排好」的訪談內容與畫面。

「我是個很會說故事的人,也擅長收集別人的悲傷。」吳乙峰說,剛開始拍攝《秋香》時,以為可以幫忙弱勢者或教會做一點事情,但是拍完影片之後,反而感覺過去多年來的心靈創傷被這部片療癒了,恍如大夢初醒的他下定決心,以後不要再用收集他人悲傷的方式來治療自己了。

吳乙峰強調,近年來國內經濟和政治動盪不安,大家都悶太久了,此時台灣更需要一種溫柔而堅定的力量,希望透過《秋香》鼓勵更多觀眾,將埋藏心中的悲傷化為助人的善念,以自身所及的能量付諸行動。

 

《築巢人》:無「勁」的愛

 

提到2013年獲得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、香港華語紀錄片節短片組冠軍、金鐘獎最佳非戲劇類導播獎的紀錄片《築巢人》,林木材直接了當地說:「這部片拿到這麼多獎項並不令人意外,可以說是2013年最好的一部紀錄片。」

「《秋香》把愛變成影像,傳播出去;《築巢人》卻開始鑽研『愛是什麼』?沈可尚用抽絲剝繭的方式,讓觀眾去看我們以為自己認識的現實,以及我們以為認識的 疾病患者或弱勢疾病患者的家庭,這是一種顛覆。」林木材在去年10月擔任香港華語紀錄片節評審時,就對《築巢人》存有強烈的印象,影片中強調一名單親爸爸 獨力扶養罹患自閉症的兒子立夫,在這種極度不健康的狀態下生存下來,是因為對兒子無比的愛,但是這種極端的愛卻把他自己逼到幾乎瘋狂的境界,不禁讓人開始 思考:「這樣的愛真的是好的嗎?」

以前的紀錄片要傳達的大多是愛的觀念,不容易讓觀眾去思考:「這樣的愛是好的嗎?愛到底是什麼東西?」林木材說,影片中的父親會陪伴立夫外出旅遊、尋找蜂 巢,在家裡卻又衝突不斷,他看似在重複做一些徒勞無功的事情,但是《築巢人》卻不斷強調這些細節,一再凸顯這個家庭為什麼爭吵,以及父親面對兒子自閉症發 作時的忐忑心情。沈可尚是一位思考很深的紀錄片工作者,他在片中不斷挖掘自閉症患者家庭的內部衝突與矛盾,如實呈現這些過程,對拍攝者和受訪者而言,都不 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
隱喻的美學

通常紀錄片工作者面對被攝者發生爭吵時,有人會選擇進到現場調停,也可能會停機剪掉衝突的畫面,但是在《築巢人》的影片中,遇到受訪者出現爭執時,攝影師 依舊很冷靜、安靜地繼續拍攝,讓人忍不住想問:「為什麼他可以這麼近看呢?」讓林木才更大為讚賞的是,有一次沈可尚拍到立夫出現情緒不慎傷害父親時,他剪 掉已經拍攝到的畫面,改用鏡頭側拍詢問立夫:「希望被原諒嗎?」此時他選擇打破冷靜發聲介入,明確表現出自己的位置和角色,這是身為紀錄片工作者很可貴的一面。

林木材分析,沈可尚巧妙地在片中運用一些隱喻手法,例如以自閉症患者立夫手工摺疊的蜂巢當特寫,主要是強調「築巢」的概念,這個「巢」隱喻著立夫的 「家」,他的爸爸同時要扮演忙碌工作的父親、照顧孩子生活起居的母親,以及陪立夫玩的朋友和對外聯絡者,有時還要面對立夫突然發作的脾氣和情緒,不禁讓人 思考:在如此繁重的壓力下,一個男人該如何撐起一個完整的家呢?

影片最後一段是立夫爸爸獨自走著一段漫漫長路的畫面,林木材說,沈可尚很用心地安排,把立夫的吼叫當作回音,帶出一位心力交瘁的父親吶喊出心中的無奈與沉重,更增添《築巢人》鋪陳影片的層次與美感。

arrow
arrow

    秋香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