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何榮幸
轉載自 獨立評論@天下
看完吳乙峰的《秋香》試片,早已淚流滿面。為了這部片,也為了這個人。
吳乙峰拍攝《月亮的小孩》、《生命》而掀起記錄片熱潮時,我還不認識這位恃才傲物、每部片都投入濃烈情感的名導。我認識的,是後來陷入人生陰暗低潮,將所有心力寄託於棒球的吳乙峰教練。
有段時間,我和吳乙峰碰面時不是聊棒球,就是談運動文學,讓我幾乎忘了他曾在鏡頭後面叱吒風雲。只有在紙風車兒童藝術下鄉活動相遇時,看見他在一旁觀察著大小朋友臉上的笑顏,短暫的那一霎那,才會想起他曾是如此輝煌的記錄片導演。
從享有盛名到公司收攤、日夜買醉麻痺自己,最後更把房子賣了,組建棒球隊以消磨逃避人生,吳乙峰的朋友都在等待,這個人何時可以拍出下一部作品,但連吳乙峰自己都不曉得,他的生命出路究竟何去何從。
十年之後,終於,台灣社會等到了《秋香》。
一群朋友在吳乙峰工作室的客廳觀看《秋香》試片,燈亮了仍久久說不出話來。這部片有股魔力,讓不同生命經驗的觀影者,都能找到前進的力量。
這部片的故事並不複雜,小兒麻痺宣教士沈秋香遠赴馬來西亞,與曾經吸毒而後侍奉上帝的馬來西亞丈夫,共同在當地創辦殘障者與更生人社福機構。秋香在 過程中碰到了種種困難,卻在另一位先天性肌肉萎縮患者、須要有人雙手抱上抱下的丹尼協助下,努力克服困境,讓伊甸基金會劉俠(杏林子)在台灣的大愛散播到 海外而生生不息。
這樣的敘事架構難免沈重,但難能可貴的是,這部記錄片一點也不悲情。
儘管片中人物有著嚴重殘缺,但是,秋 香、丹尼等人不但不願向命運低頭,更以積極正面態度奮力尋找生命出路。他們突破身心殘障者孤立無援的狀態,以社福機構的集體力量,拉進一個又一個同樣有著 殘缺的個體,大家共同面對先天的侷限與周遭環境的異樣眼光,以把握當下的心情接受挑戰,拒絕讓先天的殘缺成為阻礙生命前進的藉口。
影片落幕後,觀影者猛然驚覺:每個人的生命總有或多或少的殘缺,重要的不是追問殘缺的原因,而是如何在殘缺中前進。
「那一刻我發現,他們看似弱小,卻十分強大;而我外表看似強大,內在卻十分軟弱。過去以為紀錄片能改變社會、幫助弱勢的人,這次卻是我自己被深深安 撫、改變……,拍片的過程就是療傷的過程。」這是吳乙峰接受《財訊》訪問時的自剖,許多已經有了生命厚度的觀影者,可能也會有同樣的心情。
如果用吳乙峰最愛的棒球來形容,就像是一個獲得MVP的年輕明星投手突然得了「投球失憶症」,從此在小聯盟載浮載沈,多年後重返大聯盟投手丘,球速、體力都已不再,卻在長期沈潛中真正領悟了控球藝術。對於在信仰之中找到生命力量的吳乙峰來說,勝敗、得失甚至分數都已雲淡風輕,如何以全新的視野回首來時路,並以愛的力量堅定前行,才是他想傳遞的最重要訊息。
其實,從「全景」到「微光」,光從工作室名稱的改變,就可以看出吳乙峰生命態度的轉折。而他和投資人、片商決定將《秋香》票房收入全數捐出,成立「晨光影像發展協會」,培訓紀錄片人才,持續推動留存人性光明面的影像文化,則是這種「希望成為別人生命中的天使」心情寫照。
只要生命不斷前進,在陌生的路途上,前方永遠有微光亮起。《秋香》是如此,吳乙峰預定明年完成充滿笑容的紙風車紀錄片、未來打算拍攝劇情片,亦復如是。《秋香》讓我們看見了非典型的吳乙峰記錄片,也讓我們看見了一個全新的吳乙峰。
留言列表